关于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的建议
发布人:李杰    发布时间:2013-10-28    阅读: 次
      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年有6-7千项农业科技成果面世,能转化为生产力且成规模的不足20%,而发达国家的成果转化率高达70%~80%。同时,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48%,而发达国家达85%。我市农业科研成果也存在转化率低、转化慢等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技推广体系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他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宣传、指导、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推广和潜能的发挥。然而目前我国农技推广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                 
      1、农技推广体系尚需健全
      目前我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虽然经过改革已经在不断回复,但大多数郊区区级农技推广站和农业行政科室仍然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并且每个站只有2-3人,要完成推广服务中心的土肥、植保、栽培等所有业务科室下达的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同时还要完成农民技术培训工作、技术指导、科技入户等农技服务工作。还要应对市农委农业行政方面的处室达6-8个。根本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中去。各乡镇农业推广机构改革后虽然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中恢复起来,那也是每个乡镇只有1-2人承担此项工作,且还多数被一些其他临时工作所困,没有充足的时间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和推广工作。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短缺是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问题。
      2、农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
      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一些必要的仪器、交通工具严重短缺,大部分基层农业推广机构没有试验、示范基地,即使有也由于经费问题不能正常运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能进行知识更新,先进农业技术不能及时引进,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无法正常进行。
      二、成果和农业生产实际相脱节
      主要表现在,一是既增产又增收的、农民急需的、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少。二是许多科技成果应用过程操作繁琐,农民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影响了其转化。三是许多科技成果需要相应的农业机械配套才能得到应用,往往与其相配套的机械不能同时开发出来,影响了其推广。如粉尘类农药是春季保护地蔬菜生产防治病害的很好药剂剂型,就是由于缺少过硬的喷粉器,而影响了其推广应用的速度。又如玉米大垄密植技术是玉米提高产量的一项高新技术,但是由于没有相适应的整地机械而不能大面积推广。四是科技成果的研发目标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一些科研单位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还停留在原来的目标上搞研究。如原来科技成果研发是保证农产品数量,如何解决人们吃饱为目标,而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成果研发的目标已经转化到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节能环保、发展循环经济上。那些只能增加数量,不能提高品质的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是很困难的。
      三、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民整体素质低
      我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普遍采用土地承包分散经营的方式,农户经营规模小。而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与否,完全取决于他们采用新技术后增加的经济效益是否明显。一些规模经营后才能体现群体效应的新技术,达不到规模效益,获得的增效不明显,不能引起农民对该类新技术投资的兴趣。阻碍了综合性的现代化农业大成果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对那些综合性强,需系列配套和规模化生产的成果,农民更是缺乏应用热情。
据调查,我市农户中只有初中以下(含初中)学历的人数超过60%。由于农业生产在我国机械化能力低、农民收入和劳动强度不成正比,大部分农民子女进城打工或者通过考学等渠道离开土地,造成农村务农人员年龄老化。据对哈市道里区农村老动力年龄调查,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下的农民不到10%,有的地方甚至连5%都不到。新生力量缺少,文化水平低,对科技成果和新技术的认知程度低,需求的积极性不高,接受和运用科技成果的能力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科技成果推广速度慢,转化率低。
      四、转化过程中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市场活动主体类型复杂,既有成果的研制者,又有成果的最终需求者,还有大量的政府组织和机构。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市场管理、市场立法都不够完善,导致了市场主体行为的不规范性和无序性。因此,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往往造成成果拥有者、研制者利益受到侵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人员将成果推向市场的积极性。
      为此建议:
      一、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政府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力度,特别要加大对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的投入,同时建立起严格的管理监察制度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政府还应鼓励社会组建各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司,向社会集资。金融部门应兑现在科技开发贷款上的优惠政策。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
      健全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现存的农业推广体系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尽快地建立起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多功能的农业推广体系。一是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力度,各县(区)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推广机构。各区一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该单列,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财、物的管理权归区里管理,成为区级推广机构的派出单位,同时增加技术人员,建立一整套的考核管理机制。并进一步明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从而建立起一支完整的农业推广队伍,使之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二是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科技人员、农民、企业家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广泛、迅速地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三是广泛建立农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创办农业科技园,为新成果、新技术提供试验、示范和展示的良好平台。通过试验示范,辐射、引领周边乡镇大面积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四是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利用其规模经营、组织能力、合作性强的特点,开展科研成果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五是是培养科技示范大户,使他们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良好载体,把科技成果转化的触角伸入千家万户。从而建立起区、乡、村、农户四级推广网络。
      二、解决农业科研成果和农业生产相脱节
      1、以研究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点为前提,本着生态环保、节本增效的原则,确立农业科研项目。这就要求科研人员要走出去,深入到生产实际中去,了解掌握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广大农民的所需、所想,了解市场需求,为农业科技项目确立研发提供依据。研发出既增产又增收的、农民急需的、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
      2、科技成果研发时,要考虑其可操作性,尽量把其变成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的技术。
      3、研发某一项新的农业项目时,要对其相配套设施进行开发研制。如:一项新栽培技术的研发,必须有相适应的农业机械设施与之相配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农机与农技相结合,才能适应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4、把科技项目研发的目标转化到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节能环保、发展循环经济上。着重研究提高农产品质量、节能环保、生态循环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成果。
      三、规范农技成果转化管理
      一是政府应加强宣传贯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法》。二是要严把农业科技成果鉴定、评审关,确保成果真正具有创新性和技术含量。三是建立一套规范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估体系,有利于保证双方的合理利益,促进成果顺利转化。四是建立奖励制度及奖励基金,对科研成果研究、推广有贡献人员进行重奖,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奖励条件要放宽,在推广类的科研成果获奖人员中要有相当比例的基层人员。从而调动起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四、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者整体素质
      采取各种方式对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技术水平。一是带领农民到先进的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二是利用现场会的形式向农民展示科技成果,让农民亲眼见到科研成果带来的效益。三是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村青年、农业院校毕业生返乡务农,使农村劳动力年轻化。四是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土地向种田大户、大型企业扭转,快速发展规模经营,为大型综合性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平台。五是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宣传科技成果,提高农民运用和认识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解决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规模经营为主,造成农业技术推广成本大,规模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