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发布人:朱智    发布时间:2013-10-28    阅读: 次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GDP增速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2.4个百分点,在省内十三个地级市中居末位。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滞后是我市当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最核心的问题。如何破解我市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至关重要。
     一、我市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总量小,竞争力弱。2011年,我市GDP总量4243.4多亿元,列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第12位,仅比长春多239.7亿元,比沈阳少1671.5多亿元,比大连少1906.7多亿元。目前,我市是在东北四城市中唯一一个没有千亿元产业的城市,最大的食品产业不足800亿元,沈阳拥有千亿元产业4个,长春拥有2个。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刚起步,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缓慢,竞争力日趋减弱,装备、食品、医药和石化四大主导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今年前三季度,产值达亿元以上的248户企业中,有66户生产下降,接近1/3;实现产值454.5亿元,同比下降18.8%,向下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6.2个百分点。“三大动力”的锅炉厂产值下降29.3%,汽轮机厂下降22%。哈飞汽车下降19.8%,哈药下降5.9%,北大荒米业下降37%,蓝星石化下降7.6%。本地大企业和央企带动力明显不足。
     2、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发展滞后。我市工业逐步趋弱的态势正在抑制第一、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影响了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2:38:50,陷入了“农业大市、工业小市、财政穷市” 的窘迫境地。2005年—2011年,我市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一直在26%左右徘徊,明显低于十五个副省级城市40%的平均水平,低于沈阳、大连和长春18个百分点以上。2011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的平均数低1300多亿元。工业规模在副省级城市中连续四年排名最后1位,而且绝对数额仍在逐年加大。目前,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足沈阳和大连的1/3、长春的1/2。我市与其它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业发展滞后方面。
     3、招商引资规模不大,经济外向度低。2011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000多亿元,增幅连续4年居十五个副省级城市首位。但应当清醒意识到这种投资增幅并没有改变总体投资规模偏小的状态。2010年我市工业经济投资总量仅相当于沈阳的45%、大连的49%、长春的53%。由于服务业具有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影响力大、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一些地区在招商引资中多以引进服务业项目为主,导致工业引资力度大大弱化于服务业。2005年以来,我市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为第二产业的2.6倍。第二产业投资最好的2011年,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2.8:33.1:64.1,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仍然存在近2倍的投资差距。我市对外贸易尤其是对俄贸易发展滞后现象日益明显。2011年,我市外贸依存度不足10%,不仅大大低于全国57%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全省20%的水平,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4、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关联度低。我市多数园区产业雷同,“千园一面”,缺乏特色,内耗式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园区功能不完善,除4个国家级开发区相对规范外,省级以下园区基本没有产业发展规划、园区控详规化和环评,七成园区仅达到“三通一平”。产业链短,企业本地配套率不到40%,严重缺乏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力。目前,长春市汽车产业园,拥有一汽大众等多个主机厂、300多家汽车零部件和改装企业,可配套5000多个品种。大连市通过重大优势项目带动船舶、汽车和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将打造10个产值500-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广州市汽车产业园形成了以140多家汽车配套企业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产值3000多亿元。
     二、促进我市产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促进我市产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思路
     将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依托资源和产业基础,提升国家级开发区的产业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现特色突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同类产业向特定优势区域和园区集聚,形成产业专业化区域和产业密集带。围绕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延伸产业链,打造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促进我市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1、做好顶层设计,引导产业科学布局。要树立优先发展工业理念,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尽快将产业发展热点从“三、二、一”转变为“二、三、一”。要把打造强势工业作为奋起直追的重要基础,富民强市的重要途径,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优先发展,重点推进。紧紧围绕市委 “新战略”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做好顶层设计,跟进国家政策,规划出若干个重点发展的产业链;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并加快实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规划;汇聚优势、集合设计一批有前瞻性、质量高、潜力大、内生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完善我市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类、限制类产业产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业科学布局、科学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抓好大项目建设。发挥我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技人才等优势,谋划一批资源深度开发、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努力抢占产业制高点。遴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潜力大、延长产业链、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产业大项目,集中使用资金,形成合力,强化产业大项目建设。做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工作,建立重大项目的生成和管理跟踪机制,实施项目动态管理。扩大工业项目投资规模,建立健全工业项目投资目标考核机制。对列入重点推进的重大产业项目,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实行限期办结。完善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对大项目实行会办制度,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推动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以推进对俄合作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对俄大项目开发与合作,提高经济外向度。努力打造自有品牌商品,增加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提升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3、加强与央企合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与央企的深度合作,支持央企扩大产能、技术改造、产品换代和新产品研发。破解央企与地方经济联系不紧密、形成“孤岛经济”的难题,围绕哈电集团、哈飞汽车等央企的核心产业,大力发展中下游产品配套、物流运输等行业,打造央企配套产业集群。围绕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吸引新的央企在我市投资建设大项目。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合作模式,建设产权多元化的产业群和产业基地。吸引央企参与我市国企改革和企业重组,实现共同发展。建立与央企高层沟通的常态化机制,争取央企把我市列入产业布局和项目布点的重点区域。
     4、制定产业政策,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制定产业技术创新鼓励政策,形成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制定淘汰劣势产业的政策,完善技术、用地、能耗、排放、效益等标准,协调好土地、能源、环保、就业等相关政策,配套好投资、财政、税收等金融政策,形成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继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行政监督执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由市领导负责、各部门协同配合的服务体系,解决行政审批效率不高、司法不公、融资不畅、优惠政策难兑现等问题,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透明度。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为来哈投资企业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完善“一站式服务”等审批服务方式,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要从重从严处理,坚决杜绝“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