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怨无悔的白衣天使卢韬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3-09-12    阅读: 次


    卢韬是九三学社哈尔滨市委医委会副主任,市第一医院支社副主委。1987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一直在市第一医院从事内科内分泌医疗工作,职称主任医师。曾赴日本新泻市研修学习,是中国老年病学会骨质疏松学分会青年委员,省微循环及血流变学学会委员、理事,省骨质疏松学会委员。共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著作三部,曾获市科技进步奖两项、成果奖四项,先后荣获省、市新技术应用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首届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被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授予优秀社员称号,多次获九三学社哈市优秀社员、先进个人等荣誉。
    2003年,卢韬响应市第一医院党委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加黑龙江省援藏医疗队,并担任队长。远赴西藏日喀则地区工作。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承受的高原反应,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对藏族同胞的无限深情,发扬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伟大的援藏精神,率领援藏医疗队的同志们,为藏民诊治疾病,培训当地医生,深受藏族同胞的赞誉和爱戴,被誉为“有菩萨心肠的恩吉拉”。
    卢韬医生怀着一颗赤子之心默默地奉献,不求名利,全心全意为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福祉踏踏实实地工作着、奉献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他深入阿城区永源镇、双城市铁治村、尚志市乌吉密乡、呼兰区、巴彦县、五常市等送医送药,无论寒冬酷暑,只要社组织工作需要,他都不辞辛劳地积极参加。一次在双城市农村开展义诊活动时,正值数九寒天,就诊的病人特别多。时近中午,其他同志的工作基本结束了,唯有他的诊台还有十余位病人仍在候诊,当地同志说:大夫该吃饭了。他笑着对当地的同志说:老百姓大老远的来一趟多不容易,天又这么冷,他们也都没吃饭呢,我不能让他们等。可是当他把最后一名患者送出诊室,已经过了午饭的时间。他拖着疲惫的身体直接为当地的乡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由于天气寒冷教室的温度又低,加上一直饿着肚子,讲完课他嘴唇发紫,走出教室时险些跌倒。在县、乡医院开展义诊活动过程中,他发现医院对义诊活动不太支持,缺乏热情。经过调查,他了解到,因为当地的医生医疗水平低下,缺乏对一些常见疾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能力,不少病人经过我社医疗专家诊治后,都跑到我社成员所在的医院去就诊,使病人大量流失,影响到了当地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方面对此很有意见。针对这种情况,卢韬提出改进过去的做法,以培训当地医生的医疗技术为主、义诊为辅的活动方式和模式。同时,把当地能治愈的病人留在当地治疗,当地医院实在无法医治时才转诊。此模式一出,马上受到当地医院和病人的欢迎和好评,这样既提高了当地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又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当地医院的门诊量和病人的入住率。真正地为当地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医院医疗水平低、医疗设施差,卢韬作为内分泌科的专家,积极参加社市委组织的社区医疗服务活动。他曾经到哈市道里区的通江社区、新阳社区、大东社区、大桥社区和兆麟社区,为社区群众进行义诊,培训社区医院医生。他每月1—2次到社区医院进行查房、义诊、宣教。在道外区大新社区进行义诊时,他自费购买了一台血糖仪赠送给社区医院。此外,他还利用休息时间,到香坊区建成医院,就糖尿病的诊疗培训医院全体医生,同时帮扶该医院开展社区糖尿病义诊、宣教,为病人大大的减少了医疗支出,也为该医院建设了一支技术精良的专家队伍。他还连续三年配合社市委组织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开展科普活动,下乡、进社区开展健康和疾病预防知识教育。
    卢韬医生用无私的行动和奉献赢得了社区群众的爱戴,扩大了九三学社和市第一医院的社会影响,也为自己赢得了多项荣誉。2010年,九三学社中央授予卢韬同志“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他的行动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救死扶伤”的美好医德和与中共“同心同行”的自觉意识,为民主党派成员服务社会做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