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援疆路,一生新疆情
发布人:市儿童医院支社 杜虹    发布时间:2013-09-11    阅读: 次
      2010年,当我决定报名参加援疆医疗后,亲人和朋友很不理解,都问我:“你去援疆图什么呀?那里条件多艰苦啊!”但我觉得,哈尔滨1000万人口,我是六名医疗队成员之一,能够把自己的医术用到最需要的贫困地区,为当地的农牧民解除痛苦,是我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是我最大的荣幸!
      就是带着这样平和的心态和朴实的感情,我来到了青河县。由于环境的改变,在同来青河工作的黑龙江21人中,许多人出现了头晕、失眠、球结膜充血等症状。也许是年龄的关系,也许是根深蒂固的生物钟难以改变,时差问题也始终困扰着我,晚上经常失眠;同时,离家万里,想念家人,饱受思乡、思亲之情折磨。特别是当得知女儿突患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已有穿孔危险时,一个母亲在女儿最需要的时候却不能为孩子分担痛苦和解除病痛,不能守候在病床前照料术后孩子的内疚和自责,让我痛快淋漓地大哭起来……还有市一院的张少民和曲维患病离开青河回哈治疗的时侯,我们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
      今年5月,市卫生局领导和各医院领导到青河看望、慰问我们时,看到我宿舍桌子上放着两瓶葡萄酒,我说,睡不着觉,只有喝一杯葡萄酒才能入睡。就这样,我咬着牙,克服着环境、气候和饮食的不习惯和工作的劳累,在青河坚持了整整一年。我想,既然选择了这项救死扶伤的职业,选择了我热爱的援疆工作,就要克服困难、无怨无悔走完援疆之路,向卫生局党委和院党委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由于经济条件、医疗条件所限,加上饮食习惯和孩子辅食添加困难,青河地区婴幼儿患病率很高。可是,县医院却没有儿科,凡是婴幼儿得了重病,不得不转诊到500多公里之外的乌鲁木齐或者300多公里外的阿勒泰地区医院,有些贫苦的农牧民不得不放弃治疗。
      为了能让患病的婴幼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我经常不分昼夜地加班,并克服了语言障碍及医疗设备简陋、辅助检查跟不上等困难,坚持每周两天出门诊,每天都接诊患儿四十多名;每周两次教学查房,普及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理论知识和急重症的抢救措施;还为医务人员进行儿童糖尿病、婴幼儿腹泻病及补液治疗、临床营养应用治疗等专题讲座,并亲自完善和组织制订了一系列儿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现在,儿科重症及疑难杂症基本不用转诊了;一年来,我抢救了危重症患儿100多例。内科病房有50多张床位,最多时一半收治的都是儿科住院患儿。医务人员和农牧民都高兴地说,“我们也有儿科了!”
      有一次半夜2点多钟,我感冒头晕晕地躺在床上,电话铃突然响起,有一个来自阿热勒乡叫特列吾别克13岁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儿入院,病房大夫焦急地说;“杜主任,你赶紧来吧,刚住院一个患者快不行了!”放下电话,我赶紧从床上爬了起来,冒雨来到医院,对患者进行了及时地抢救,使患者转危为安。他的父亲拉着我的手,感激得一个劲儿地说着,而我却只听懂了一句: “好——佳克斯”。邻床的一位汉族老大爷说;“青河很少下雨,现在外面还下着雨,哈尔滨的专家就是农牧民患者的及时雨!。” 
      2011年7月22日,县医院党支部为庆祝建党90周年,成立了由哈尔滨医疗专家及县医院专家组成的“共产党员医疗队”,由阿通恰西副院长和我带领队,踏上了深入到三道海子海拔最高的花海子,最远的中海子等5乡为期十多天义诊之路。
      到达花海子后,汽车因山路崎岖无法行驶,我们只好下车改为骑马,巅簸近2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当地一位牧民腹痛两天,因缺医少药,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正在急性阑尾炎病情危急时,我们来到他的毡房为他检查、治疗,并观察了两天,直到病人脱离危险,我们才悄然离开。到达阿热勒托别乡牧区时,得知“共产党员医疗队”来了的消息后,一位富蕴县的牧民跑来看病,当时这位患者双手过敏导致严重感染,再不及时治疗就会发生败血症危及生命。
      下乡巡回医疗时,有些地方连马都过不去,我只能背起医药箱步行。7月份,正是新疆最炎热的季节,可夜晚,四面透风的毡房,还是冰凉刺骨。特别是后半夜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我穿着毛衣毛裤、盖着两床大棉被还冻得瑟瑟发抖。虽然条件艰苦,虽然我和牧民语言不通,但看到他们发自内心感激的笑脸和泪光时,我的心里非常欣慰。
      义诊结束时,汽车缓缓启动了,我们说,“回吧,回吧,只要你们需要,我们随时都会来!”可是,农牧民兄弟们还是骑着马送了一程又一程,那种恋恋不舍的眼神,令我终生难忘,也让我对医生的价值和责任有了重新的认识。人的一生最宝贵的不是金钱,而是最难忘的人生阅历。我为有这段援疆经历而感到无比自豪,这是一笔精神财富,千金难买,宝贵无价。
      困难在哪里都有,在青河遇到的困难,别人能克服的,我也能克服。各级领导和儿童医院的领导、同事,始终关心、惦记我们在青河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林铎市长亲自率团赴疆慰问,给予我们莫大的温暖。正是家乡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为我们注入了做好援疆工作的不竭动力,在此我深深地表示感谢!(鞠躬)
      在新疆浩浩荡荡、奔流千里的塔里木河两岸,在浩瀚无际的库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生长着一种树木,它叫胡杨,它不惧风沙、不怕烈日、不怯严寒,为广阔的新疆大地书写了一道浓墨重彩的绿色流韵。我赞美这种“生于疆、死于疆、奉献于疆,大爱于疆”的胡杨精神,并始终以此激励和鞭策我完成援疆任务。
      一年援疆路,一生新疆情!援疆之路已走过三分之二,来疆为什么?在疆做什么?离疆留什么?我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再过几天,我们将要返回青河。为把今后半多的援疆之路走得更好,我要不仅要多看病人,看好病人,还要尽我所能多做些讲座,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及医学理论知识传授给县医院的同行,留给我的第二故乡青河——这才是最长久的援疆!只有奉献才有大爱。这样的人生才是无悔的人生,才是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