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口号”的缘起——廖承志的一封电报
发布人:佚名    发布时间:2008-04-01    阅读: 次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五一口号”祝贺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号召“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共产党正在国内战场同国民党生死拼杀,喊出这些口号毫不足怪。但是,其中的第五条却十分新鲜:“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条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口号中是首次出现。国民党在南京那边有个“政府”,共产党这边又要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分明是要改朝换代!中国共产党为何选择如此时机提出自己的政治设计,令世人关注……
  国共两党的内战爆发以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中共中央驻地陕甘宁边区,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前委机关,在陕北山沟里转战经年,直到1948年3月战局好转才东渡黄河。不久,又翻过太行山,从山西到达河北。4月下旬,中共中央前委的周恩来、任弼时,与工委的刘少奇、朱德,会聚于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西柏坡。战事正忙,行程未定,中共中央怎么想起发布这个口号?
  那是缘起廖承志的一封电报。
  廖承志(1908-1983)广东省惠阳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南方局委员、中共驻香港代表。在香港办事处工作期间,为团结争取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际友好援助作出了重大贡献。1942年因叛徒告密被捕,关押于重庆白公馆等地。由于党组织大力营救,于1946年春获释。解放后曾任侨办主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廖承志时任新华社社长,率队驻扎在太行山深处涉县的东西戎村。“五一”国际劳动节快到了,负责新闻发布的新华社当然要请示中央。经过研究,中共中央决定发布“五一口号”。有关部门起草的“五一口号”第五条的原稿是:“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毛泽东将其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原稿第二十三条“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第二十四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都被毛泽东删去。毛泽东亲笔删去二条,增添一条。由此可见,这第五条不是应景文章,而是中共中央创建新中国的重要战略部署。
  对此,还有一个颇能逗人发笑的别样注脚。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协商共和》,其中写道,1948年五一前夕,负责新华社工作的廖承志想看看中央有什么指示,就发了个电报,电报说:“五一将至,中央有什么屁放?”“屁”?下级干部对上级领导、对中央,竟敢使用这种不恭的语言? 据记载,当时西柏坡机要工作负责人罗青长把廖承志的来电送给周恩来时,心中有点“那个”,于是暗暗观察他的神色,没料到周恩来看看电报,只是一笑:“这个小廖,吊儿郎当的!”这领导真够民主的!连“屁”都敢放,还有什么意见不能提?说是“吊儿郎当”,对电报却极为重视,立即布置工作。四月三十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毛、刘、朱、周、任五大书记挤在低矮的民房里讨论有关部门起草的“五一口号”,廖承志的电报更是引起他们哄堂大笑。当时,正处在全国解放的关键时期,中央要向全中国各党派表明自己的态度,于是发表了著名的《五一口号》。按理说,给中央发电报,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可“小廖“却敢这样开玩笑,说明了当时延安等级观念之淡薄,同志之间关系之亲密,军民之间关系之和谐。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这句民间俗语不时被毛泽东引用。毛泽东总是说,不让人说话不行,屁放了,肚子就舒服了!
  二十世纪中期,中国的政治舞台最欢迎的剧目是民主。“五一口号”对于中国的政治格局是一次关键的转折。历史表明:凡是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的民主党派,大都参与政治协商,成为新中国的参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