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3-09-22    阅读: 次
      互联网正在颠覆我们的传统逻辑,现在是老百姓在台上质问,官员在台下答疑,互联网环境下官民沟通的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党的群众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想方设法打通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以主流、正能量充实网络内容,唱响主旋律。因此,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视互联网的运用,主动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怎样才能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呢,下基层蹲点、座谈、走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些传统的方式可以听到群众的呼声,但很难持之以恒,有时也不一定能听到真实的声音。而在当前全球信息化这个大背景下,通过政务微博、网络论坛、社交网站、政府门户网站等形式,关注网络民声、重视网络民情、利用网络为民办事,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行的体现。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达4.64亿,网民成为一个巨大的群体,从大的社会角度来看,网民应成为群众工作的对象。网络问政是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主动做群众工作的最有效的方法,其关键是从网上来,到网下去;网上交心,网下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
  1网络问政是信息化社会一般和个别、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新方法
  “网络问政”开辟了政民互动的新时代,官与民的结合更加开放、渠道更加直接。
  首先,结合平台更广阔开放。网络问政将群众的问政与政府的问计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实现政府与群众的良性互动,使政府和群众双方的需求、愿望都能得以表达,使结合获得一种新的广阔开放的平台。
  其次,结合渠道更直接紧密。在网上群众更直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喜、所忧、所怨、所盼;党委、政府利用网络下情上达,上情下传,使政府与群众之间联系更为紧密、更为直接。
  最后,对领导的能力要求更高。网络上,客观性、合理性与情绪性、片面性和随意性交织,这给“从个别到一般,从群众到领导”提出了新要求。网民反映的问题常常受制于地区利益、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这可能为决策者全面掌控情况带来难度。回应网络问政必须站在全局高度考量和审视工作措施和工作影响。此外还得提防虚假信息及违法活动。这要求领导干部要有更高的媒体素养和驾驭能力,要具有更高的政治智慧。
  2网络问政从三个方面更好体现群众路线
  一是“风向标”。网络已成为百姓表达意愿的民间舆论场,群众反对还是赞成在网上一目了然。它保证了我们做决策、办事情,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群众的拥护和认可。
  2013年7月4日,江门核原料加工基地项目对外公示,民众质疑该项目的核污染和核辐射等问题,引起大量民众反对。广东鹤山市政府13日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宣布,鹤山市政府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该市已决定对中核集团龙湾工业园项目(总投资370亿)不予申请立项。这一决定体现了将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执政理念。
  二是“体检表”。要以“闻过则喜”的心态,认真听取网民的意见、建议,认真审视和改进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
  三是“回音壁”。互动是网络问政的显著特征,共同参与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要求,更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义。通过网络问政,在互动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互动中,与人民群众接上地气,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在互动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3.主要领导重视是网络问政得以开展的关键
  广东省委对“网络问政”非常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在广东主政期间提出要“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建设性的网络民主平台。”主要领导的重视使广东的“网络问政”取得了重大成果,省委省政府为民办了很多好事、实事。惠州市和河源市网络问政的成功经验也都支持这一观点。当然,从长远看,单靠主要领导重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长效的制度机制,从而保证“网络问政”这一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得到发扬光大。
  以上是从大的社会角度来认识的,从小的范围讲,比如对耦合较为松散的社区、街道、居委会,甚至组织程度极高的单位、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的形式收集区域内的民意,了解群众的情绪,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更好的开展群众工作。
  (作者:吕晓阳,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信息技术教研部主任,本文为作者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召开的“群众史观与群众路线教育新实践”研讨会上的发言。)